创想很重要,动手更重要;成果很重要,过程更重要。比赛将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究;像工程师一样动手实践;像设计师一样创意飞扬;像市场人员一样推广营销;像财务人员一样精算成本……通过“创客思维+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科技实践经历。 我是创造者 未来我创造
探秘水汽通道大气物理学家带我去探索
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科学领域的内容。力图使青少年读者了解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思路、仪器材料、科学记录方法;了解科学家遇到的困难,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理解一些科学概念。有利于读者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自身的科学素质。
地球大气对人类的升级报复
人类诞生二三百万年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因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改变。但是,工业革命以来就大不同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和污染物。久而久之,就酿成了弥天大祸。
关于“天破”和“补天”
近日,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已停止逐渐变大,预计10年内臭氧洞将开始缩小。科学家称,臭氧层的逐渐恢复是由于一些国家逐步淘汰使用破坏臭氧层的人造氯氟烃气体。这份研究报告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全世界各国气象水文局,每时每刻都在收集与分析天气、气候和水的数据,将其转换为附加值信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全球当前及未来的福祉也有根本性意义。
日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纷纷制定对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聚焦气候变暖下的持续严寒
2012年11月下旬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截至2013年1月3日,先后出现了7次大范围冷空气活动。7次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普遍达6℃至12℃,91个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冰川学家、气象学家。 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是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人。2008年获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2013年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诺贝尔奖”——沃尔沃环境奖。 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杜祥琬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主持研究了“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参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的科学论证,主持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曾作为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参加了多次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二等奖十多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2010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分别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目前还担任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国家科学评论》副主编,以及《中国科学》等多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
康世昌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冰芯气候和环境记录、雪冰和大气化学特征以及现代冰川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冰冻圈协会(筹)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等。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973”项目、中科院先导性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40余项,组织或参加极高海拔的野外科学考察40多次。
刘滨 副教授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能源政策和气候变化政策问题研究。原国家 973 计划气候变化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吴俊杰 专家讲师